天津电子展半导体封测技术新发展趋势

2025-09-26

作为北方半导体产业的年度窗口,2026 年天津电子展将迎来封测技术的集中爆发期。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,封测已从 “后端环节” 跃升为 “技术创新核心引擎”。从已披露的参展规划看,台积电、英特尔、中科华艺、长电科技等中外企业的技术展示,将围绕 “高密度集成”“场景化适配”“本土化协同” 三大主线展开,勾勒出半导体封测产业的下一程进化图景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32942.jpg

一、技术进阶:3D 集成与异构封装的 “量产突破”

2026 年天津电子展的核心亮点,将是先进封装技术从 “实验室原型” 向 “规模化量产” 的关键跨越,3D 集成与异构封装成为破解性能瓶颈的核心路径。

1. 3D 封装:从 “堆叠” 到 “立体互联” 的架构革新

晶圆级 3D 堆叠技术将展现颠覆性突破。台积电计划在展会上首次公开 CoPoS(Chip-on-Package-on-Substrate)技术的量产原型,这种 “化圆为方” 的创新方案通过 310x310 毫米方形面板基板封装,使单位面积利用率提升 20%,制造成本降低 15%-2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 SoIC(晶圆级系统集成)技术的协同展示 —— 通过原子级晶圆键合实现芯片垂直堆叠,配合硅通孔(TSV)技术,数据传输带宽较传统 2.5D 封装提升 3 倍以上,为 AI 服务器芯片提供核心支撑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33110.jpg

英特尔则将带来 EMIB-T 技术的量产进展,这款升级版嵌入式多芯片互联桥通过底部 TSV 直接供电,电阻降低 40%,可完美适配 HBM4e 高性能内存,数据传输速度突破 32 Gb/s。展会现场预计将展示搭载该技术的 AI PC 芯片封装样品,其内置的高功率 MIM 电容器能有效解决信号干扰问题,印证 “高密度互联 + 稳定供电” 的技术方向。

2. Chiplet 与系统级封装:模块化设计的 “成本革命”

Chiplet(芯粒)技术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将成为展会焦点。长电科技计划展示 XDFOI Chiplet 技术的第二代方案,通过 UCIe-A 互联标准实现不同工艺芯片的高效集成,较上一代产品封装尺寸缩小 18%,成本降低 25%,已获得国内 AI 芯片企业的量产订单。同期,日月光将带来 SiP(系统级封装)的升级方案,整合传感器、处理器与存储器的 “全功能模组”,可满足物联网终端 “小型化 + 低功耗” 的**需求,封装厚度仅 0.3 毫米。

台积电为苹果 A20 系列准备的 WMCM(晶圆级多芯片封装)工艺也将亮相,这种在晶圆级直接集成多芯片的技术,使封装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 30%,信号传输效率提升 20%,预计 2026 年第二季度启动试生产,标志着消费电子领域封装技术的新高度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33048.jpg

二、应用适配:车规与高端通信的 “精准定制”

2026 年展会将凸显封测技术与下游场景的深度绑定,针对汽车电子、卫星通信等高端领域的 “定制化封装方案” 成为竞争核心,京津冀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尤为值得关注。

1. 车规封装:高可靠与耐高温的 “双重突破”

汽车电子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,推动封测技术向 “极端环境适配” 进化。京津冀地区**具备车规与国军标双体系的封测企业中科华艺,将在展会上发布车规级功率芯片封装方案,通过氮化铝基板与新型键合工艺,实现 - 40℃至 150℃的宽温工作范围,满足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可靠性需求。该方案已通过 IATF16949 认证,年产能达 50 亿只,可配套长城、比亚迪等主机厂的碳化硅电驱模块。

国际巨头博世则将展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封装解决方案,采用 “Chiplet+SiP” 混合架构,将雷达芯片、处理器与存储芯片集成于同一封装体,通过分布式散热设计使热设计功耗(TDP)提升至 250W,同时满足功能安全 ASIL-D 级要求,为 L4 级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撑。

2. 高端通信:高频与高稳定的 “性能适配”

卫星通信与 6G 技术的发展,催生对高频封装技术的迫切需求。中科华艺将现场展示其为国产卫星通信芯片定制的高可靠封装方案,通过集成本振源与频踪功能,保障芯片在复杂太空环境下的稳定运行,该技术已应用于应急通信等国家战略领域。此外,华为将带来基于氮化镓材料的射频芯片封装方案,采用扇出型封装(FOPLP)技术缩小体积 30%,满足 6G 基站 “高频、高速、低损耗” 的传输需求。

针对通信芯片的散热难题,英特尔将展示分解式散热器与新一代热界面材料的组合方案,可将封装体温度降低 15℃-20℃,为卫星通信与雷达探测等高温场景提供解决方案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32955.jpg

三、生态重构:京津冀集群的 “协同升级”

依托京津冀产业集群优势,2026 年天津电子展将展现封测产业 “本土自主 + 全球协同” 的新生态,区域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持续增强。

1. 本土化供应链:核心环节的 “自主可控”

本土企业在高端封测领域的突破将集中亮相。中科华艺将展示其 4000 平方米万级净化车间的自动化生产体系,通过 MES 系统实现封装全流程数字化管控,其自主研发的小型化、高密度封装方案已覆盖电源芯片、智能传感器等上百种产品,填补了京津冀高端封测产业链空白。长电科技与华天科技将联合展示板级扇出型封装(FOPLP)的玻璃基板技术,预计 2026 年底实现量产,打破国外在高端基板领域的垄断。

展会现场发布的产业数据显示,京津冀封测产业规模预计 2026 年突破 300 亿元,本土企业在车规、军工等细分领域的市占率已提升至 45%,形成 “设计 - 制造 - 封装 - 测试” 的完整产业链。

2. 区域协同:产学研用的 “无缝衔接”

天津作为产业枢纽的整合能力将进一步凸显。中环电子与北方华创将展示 “封装设备 + 材料” 的协同解决方案,其联合研发的高精度热压键合(TCB)设备,可将封装良率提升至 99.2%,已供应中科华艺等本地企业。此外,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与天津大学将在展会同期举办 “先进封装技术论坛”,发布针对卫星通信芯片封装的联合研发成果,展现 “科研机构 + 制造企业” 的协同创新模式。

国际合作方面,英特尔成都封装基地计划在展会上宣布与京津冀企业的技术合作,将 EMIB-T 技术的本地化测试产能提升 50%,服务国内 AI 与汽车电子客户,体现 “全球技术 + 本土制造” 的融合趋势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0133043.jpg

2026 年天津电子展呈现的三大进化方向,本质是封测技术从 “性能驱动” 向 “价值驱动” 的转型。3D 集成与 Chiplet 技术破解了摩尔定律瓶颈,场景化封装方案适配了高端应用需求,而京津冀生态的协同则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土壤。对于企业而言,能否抓住 “集成创新 + 本土适配” 的双重机遇,将决定其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的地位;对于区域产业而言,封测环节的突破将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升级,为北方半导体产业注入持续增长动力。


分享